相關 貼文
喪禮流程儀式
喪禮流程儀式 若家裡不幸有喪事發生,從家人死亡到出殯進塔,以臺灣社會習慣,一般約要10天至15天,這期間要安置遺體、豎靈、入殮、訃告並舉行告別儀式,然後出殯埋葬或火化進塔。根據內政部過去「臺閩地區殯葬消費行為調查研究」報告指出,殯葬流程從接體至安葬花費的平均天數為13.27天,中位數為10天,治喪期間的天數考量因素係以「擇吉日」居多,其次為「地方風俗習慣」,再來則是「家屬討論結果」。不過由於社會環境的變化與家庭結構的改變,現今的喪事流程天數與早期相較已縮短許多變得越來越彈性,多以子女協商與喪家期望進行的流程為主,已無絕對的標準,其內容、儀式,全依每個人的宗教信仰而有所不同。 喪葬禮儀仍是現今喪葬流程中不可省略的一環,或者是說很難省略,以下 9 大基本喪禮流程提供參考: 遺體安置:依古禮,人亡後應於大廳打水舖安置遺體,並依男左女右,頭內腳外安置。今人在醫院過世後多半直接送往殯儀館冰存,也有家屬選擇送回家中租用冰櫃冰存。豎靈:即為亡者豎立靈位與設立靈堂,古禮需以亡者衣物登高招魂。訃聞:又稱為「訃告」、「訃音」、「訃帖」,依古禮於大殮、成服之後,停靈在堂待葬時,應遍訃親友,今人大都於出殯日才舉行大殮,因此於出殯日選定之後,應即印製訃聞,訃告諸親友,讓至親好友知道喪家家中有人往生。「訃」之意為報喪(報白);「聞」為與聞。入殮:即指將遺體放入棺木中。流程上分為小殮及大殮,「小殮」是為亡者遺體沐浴、更衣、化妝;「大殮」是為亡者入棺、蓋棺之儀式,即所謂「入木」。「大殮」後稱「殯」,謂亡者已成賓客矣。出殯/告別式:俗稱「出山」,今日多稱為「告別式」,先由子孫後按與死者親疏關係之親友先後奠祭,分為家奠和公奠,家奠是給親屬祭拜,公奠是給同事、好友、機關團體、公司行號等外賓弔唁。火化、安葬:遺體經過火化場火化後,擇地安葬或進塔。進塔/晉塔/進金:現代社會大都行火葬,遺體火化後的骨灰以骨灰罈保存,並送至指定地點或靈骨塔安置。一般晉塔時,除備祭品祭祀亡者外,也要祭拜土地公。返主安靈:又作安骨,即出殯後為亡者之魂帛安置於祖先牌位之側,供日後祭祀。值得注意的是,現在放在祖先牌位旁是變通做法,傳統上還是需要另外準備一張便桌,安靈祭拜。慎終追遠:後續的百日、對年、三年、合爐及每年清明、忌日之掃墓祭拜 閱讀更多
葬禮形式
土葬 埋葬從字面上說是將一個人或物體埋入地下的行為。這是通過在地上挖掘坑或壕溝,將物體放入,再進行覆蓋所實現的,甚至以矯形的方式去安葬。是把人的遺體先裝在棺材里,然後再把棺材埋於土中。 埋葬的替代物 海葬:有多種形式:把屍體包裹起來或放入棺材,再沉到海裏。多見於臨海國家的傳統或海軍。把屍體火化之後,骨灰撤入大海。也有將屍體置於木排上,然後燃燒,木排隨水流漂流。天葬:把屍體暴露在自然界,讓野獸、飛鳥吃掉,為藏傳佛教和一些北美印第安人的傳統。舊時蒙古有把死者屍體餵狼群的風俗,認為藉由此方式可以讓死者升到「騰格里」(長生天),一般認為這也是天葬的一種形式。懸棺葬:中國南方一些少數民族的儀式,將棺材懸掛在不容易達到的山崖上。食屍:由其它人類食用其屍體,只有部分原始部落存在(如食人族),大部分國家法律禁止食屍(包括死嬰、人體器官)。屍體保存:透過屍體防腐處理技術,把屍體暫時或永久保存,使死人有活人的模樣,以作紀念或給後人瞻仰。基因葬:先記錄及分析死者的基因,把基因信息保存後,再進行埋葬或火化。乾屍:古埃及的喪葬方式,利用鹽水、防腐香料及防腐液把屍體變成木乃伊,以作長久保存。樹葬:把遺體火化後的骨灰埋在樹下。壁葬:把骨灰盒嵌入牆壁的一種喪葬方式,一堵壁葬牆可放幾十至幾百個骨灰盒。人體冷凍:把屍體放在極低溫(通常是攝氏零下一百九十度以下的液態氮)保存。不過也有人認為未來科技可以使死人復活,因此這部分人體未必會當作死亡。環保水化:主要是透過水溫,水流,及一些鹼性物質,讓遺體在最合適的環境下作出分解,經過數小時後,會把遺體的有機物質分解,最後只會遺下骨骼。 閱讀更多
👑👑氣派豪華指定款💎💎專為老闆您設計 🈶全黑牌全紳藍洋酒塔🈶紅酒塔🈶啤酒塔
https://youtu.be/PdjcitkAfh8 👑👑氣派豪華指定款💎💎專為老闆您設計 🈶全黑牌全紳藍洋酒塔🈶紅酒塔🈶啤酒塔 可搭配約翰走路、皇家禮炮、軒尼詩、Xo、蘇格登、威士忌、白蘭地、等洋酒,或金門高梁等 ✔絕對氣派非凡👍 ✔絕對與眾不同👍 #超大型巨無霸罐 #洋酒塔 #歡迎同業洽詢 🚩綱頁介紹👉👉:https://chenfastore.com 超快速線上服務🔜🔜:https://line.me/R/ti/p/%40xat.0000111350.9df 🆓免付費洽詢專線:0800228068-201 🆓線上與客服人員免費洽詢通話請按下 閱讀更多
喪事禁忌
巨揚物流 貼心提示 1. 佩帶孝誌,一般以亡者之性別,依男左女右佩帶。 2. 服(守)喪期間,應穿著素色衣服,如白色、黑色或灰色。 3. 依傳統習俗,為父母、祖父母等長輩服喪,在出殯前不剪(燙)髮,不刮鬍鬚,不擦粉,不塗口 紅(另有部分地方習俗,父母或祖父母喪,孝子女或孝子孫須剪髮者)。 4. 服喪期間或佩帶孝誌,不進寺廟,不祭拜神明菩薩,也不進其他親友家裡(俗謂有穢氣) 5. 為避免不必要困擾,孝子女外出時,得把孝誌暫時放置亡者靈位旁或靈桌上(俗稱「寄孝」)。 6. 有親友親至靈堂弔唁,應由孝眷點香後遞交親友上香。祭拜時應向亡者秉報上香者姓名身分。親友上香畢, 應恭敬接香並插香爐中後向來祭拜之親友答禮致謝。 7. 事死如事生,停靈期間應早晚拜飯。早上天亮後,應先端一臉盆水供亡者梳洗後再供早飯。傍晚則於太陽下山前供晚飯,並於供飯後再端一臉盆水供亡者梳洗。 8. .靈桌應保持潔淨,靈前水果應每天更換,鮮花則適時更新。 9. 年節祭拜亡靈,應提前一天(如中秋節祭拜,應於農曆8月14日舉行)。 10. 遺體安置自宅(停靈家中),應24小時日夜守孝,直至出殯。並應避免貓狗躍過遺體或棺木(傳統喪葬禁忌) 11. 搭蓋告別式場或出殯時佔用道路,應事先向轄區派出所申請核准。 12. 出殯後,靈位設於祖先牌位左方(面向牌位)。農曆初一、十五仍應拜飯,直至三年合爐。 13. 百日、對年祭祀一般於滿百日、周年當天舉行。三年則於對年後擇一吉日舉行,並另擇一吉日合爐。對年、三年和合爐有同一天舉行,有分兩天舉行,也有分三天舉行者,應視月令、年令、牌位座向而定。 14. 遇有閏年,對年祭祀仍以滿十二月為準(俗稱亡靈無閏月)。 15.... 閱讀更多
晨發奠陣旗上市-奠旗幟製作、奠字旗幟製作
奠陣旗-精品系列 3*4尺,4*5尺,5*6尺等規格 閱讀更多

喪禮上罐頭塔的由來
葬文化中的重要祭品——罐頭塔。講到罐頭塔大家的腦海中可能都立刻浮現自己參加過的喪禮場景,或是電影《父後七日》的畫面。你可能從來都沒有想過為什麼喪禮要用罐頭塔,甚至可能不知道作為喪禮中祭品的罐頭塔其實是臺灣獨有的現象 閱讀更多
多元行動支付方案正式開通囉,用手機嗶 一下,我們一起來,永遠帶您走在時代最前端
https://youtu.be/Y7cp6hcYnq4 行動支付運動已席捲全球,在台灣更是越來越夯。根據資策會MIC調查顯示,目前台灣已有近四成智慧手機用戶曾使用行動支付,且這數字仍持續急速成長中,行政院更強勢宣示2025年台灣的行動支付普及率要衝到90%! 所以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不再愛「掏錢」買東西了,「十之八九」都會跟老闆們要求「用手機嗶一下」!您是否準備好要跟上這股科技新潮流?! 我們一起來,永遠帶您走在時代最前端。 閱讀更多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