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s
喪禮流程儀式
喪禮流程儀式 若家裡不幸有喪事發生,從家人死亡到出殯進塔,以臺灣社會習慣,一般約要10天至15天,這期間要安置遺體、豎靈、入殮、訃告並舉行告別儀式,然後出殯埋葬或火化進塔。根據內政部過去「臺閩地區殯葬消費行為調查研究」報告指出,殯葬流程從接體至安葬花費的平均天數為13.27天,中位數為10天,治喪期間的天數考量因素係以「擇吉日」居多,其次為「地方風俗習慣」,再來則是「家屬討論結果」。不過由於社會環境的變化與家庭結構的改變,現今的喪事流程天數與早期相較已縮短許多變得越來越彈性,多以子女協商與喪家期望進行的流程為主,已無絕對的標準,其內容、儀式,全依每個人的宗教信仰而有所不同。 喪葬禮儀仍是現今喪葬流程中不可省略的一環,或者是說很難省略,以下 9 大基本喪禮流程提供參考: 遺體安置:依古禮,人亡後應於大廳打水舖安置遺體,並依男左女右,頭內腳外安置。今人在醫院過世後多半直接送往殯儀館冰存,也有家屬選擇送回家中租用冰櫃冰存。豎靈:即為亡者豎立靈位與設立靈堂,古禮需以亡者衣物登高招魂。訃聞:又稱為「訃告」、「訃音」、「訃帖」,依古禮於大殮、成服之後,停靈在堂待葬時,應遍訃親友,今人大都於出殯日才舉行大殮,因此於出殯日選定之後,應即印製訃聞,訃告諸親友,讓至親好友知道喪家家中有人往生。「訃」之意為報喪(報白);「聞」為與聞。入殮:即指將遺體放入棺木中。流程上分為小殮及大殮,「小殮」是為亡者遺體沐浴、更衣、化妝;「大殮」是為亡者入棺、蓋棺之儀式,即所謂「入木」。「大殮」後稱「殯」,謂亡者已成賓客矣。出殯/告別式:俗稱「出山」,今日多稱為「告別式」,先由子孫後按與死者親疏關係之親友先後奠祭,分為家奠和公奠,家奠是給親屬祭拜,公奠是給同事、好友、機關團體、公司行號等外賓弔唁。火化、安葬:遺體經過火化場火化後,擇地安葬或進塔。進塔/晉塔/進金:現代社會大都行火葬,遺體火化後的骨灰以骨灰罈保存,並送至指定地點或靈骨塔安置。一般晉塔時,除備祭品祭祀亡者外,也要祭拜土地公。返主安靈:又作安骨,即出殯後為亡者之魂帛安置於祖先牌位之側,供日後祭祀。值得注意的是,現在放在祖先牌位旁是變通做法,傳統上還是需要另外準備一張便桌,安靈祭拜。慎終追遠:後續的百日、對年、三年、合爐及每年清明、忌日之掃墓祭拜 read more
華人傳統葬禮
中國殯葬史 中國傳統葬禮的主色調為白色,故亦有帛事之稱,與喜事(紅色)相對。隨死者的宗教信仰和經濟情況,整個過程中經常混雜有關的佛教、道教或風水儀式。隨著現代化帶來的生活節奏的加快和世界文化的交融,現在的華人葬禮更是參雜了各宗教(佛家、道教)、地方文化、民族文化(如日本)等,傳統治喪儀制主要過程得以保留,但如喪儀、喪服制、孝服制等傳統已被「簡化」,完整依儒家舊制者已鮮有見聞。 流程 其主要過程有: 小殮:為遺體淨身整容,穿上壽衣。這個步驟要儘早,甚至有時在斷氣之前就進行。因為過幾個小時,由於肌肉細胞死亡,會出現稱為屍僵的四肢僵硬現象,影響穿壽衣。壽衣不能用皮質,因傳統認為這樣死者會轉世成動物。壽衣(喪服)多採用中國傳統服裝。小殮通常會有沖煞的可能,須注意禁忌。報喪:正式通知遠近各處的親友死亡時間、情況和葬禮安排。經常有嚴格的形勢和順序規定。奔喪:親友攜帶禮品、禮金、輓聯、花圈等從外地來參加葬禮。停靈:又稱暫厝,將 read more
女兒被的由來
女兒被的由來 早期民間入殮時,先在棺內墊以草木灰,上鋪麻(叫等身麻),由兒子將褥子(又叫「鋪寒」)鋪入棺底,接著舉屍入棺,由長子為死者淨面,剪斷束手腳之麻縷,四周墊實,遺體放周正,再由【女兒蓋好被子】,這就是所謂的「兒鋪女蓋」。 媽媽往生時,此時娘家舅舅(媽媽兄弟)來臨,子女也必需回贈被子,表示由舅舅帶回娘家,代為出嫁女兒應盡「兒鋪女蓋」之責。 read more

您不可以不知道的-基督教葬禮禮儀
基督徒用敬拜讚美的方式與往生者告別,跟台灣傳統的生命禮儀殯葬習俗有很大的不同,沒有香、沒有葬儀隊、沒有法師、沒有孝女白琴,整個場面布置的簡單莊重又高雅溫暖,回想起來,跟小編的阿公過世時的場景完全不同 read more
對亡者稱呼-享壽與享年大不同
四世先祖之稱謂,「高祖考、妣」;「曾祖考、妣」;「祖考、妣」;「考、妣」,現今之稱謂,均加一「顯」字於其上,如顯考、顯妣、顯祖考、顯祖妣、顯曾祖考、顯曾祖妣、顯高祖考、顯高祖妣,用「顯」字是尊稱,但有條件的 ;一、當官而受封贈者。二、要有三代以上同堂者壽終。三、要活過一甲子以上者壽終(六十歲以上)。六十歲以上可稱「壽」,用於歲數時可用「享壽」,如「享壽八十有齡」(即八十歲)、「享壽七十有九」(即七十九歲);未滿六十歲時稱「未壽」,用於歲數時可用「享年」,如「享年五十二歲」;年齡更輕者只能用「得年」、「行年」,如「得年二十一歲」;未成年者可用「年僅十六歲」。四、父母壽終時而祖父母健在,絕不可稱「顯考」、「顯妣」,應該稱「先考」、「先妣」。古代的死亡依身分及階級有所不同。禮記曰:「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ㄏㄨㄥ),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在床曰尸(ㄕ),在棺曰柩(ㄐㄧㄡ)。」。現在除了總統逝世,還稱為「崩」之外,其他官員與一般百姓死亡,均稱為逝世或卒(ㄗㄨ)。 參考資料:董思偉老師 講義 read more
台灣葬禮流程
喪葬禮節流程 臨終>通知子孫>併廳、舖水舖>移舖>遮神>壽終正寢>辭神、舉哀>子孫變服>換枕、嘴含銀、蓋水被、供腳尾飯、燒腳尾紙、點腳尾燈>吊九條、守舖、報喪、買棺、看日、擇地>成服帶孝、辦理死亡登記、請僧道唸腳尾經>乞水沐浴、理容、張穿、套衫、抽壽、吃黑糖麵線>接棺磧棺、燒庫錢(還庫)、乞手尾錢、辭生(小殮)>佈置棺底、誦經做功德>大殮>封釘(封棺)>打桶(停柩)>併腳尾物、設靈桌靈堂、早晚捧飯>印製訃聞及寄送>做七(旬)>葬前準備工作、工作人員之分配、禮堂之佈置、物品之準備>出殯前日之法事>殯喪(出山)>轉柩(請棺)>壓棺位>告別儀式(家奠禮>公奠禮)>點釘、旋棺>啟靈>發引>送喪行列>辭客>安葬(祀后土>進壙‧窆>點主>祭墓)或(火葬>進納骨塔)>呼龍、撒五穀>旋墓>返主>接主安靈(入門前過火、吃甜豆、洗淨)>回食(請客)>巡山>完墳>守孝>做法事、做七日、百日、對年、三年>合爐>培墓>做新忌>清明掃墓>揀骨吉葬 read more
死亡的代稱
死亡的代稱: 一般用: 夭 折 卒 沒 殞 殤 徂 終 逝 下世 亡故 大去 升天 夭亡 夭折 作古 去世 即世 沒世 見背 物故 長眠 長逝 故世 冥冥 徂落 逝世 就木 凋謝 溘謝 過世 壽終 謝世 辭世 走了 翹辮子 一命嗚呼 溘然長辭 與世長辭 撒手人寰 嗚呼哀哉 皇帝、 國 君、諸侯等(或有地位)者用: 薨 崩 大行 駕崩 崩徂 不祿 不諱 千秋後 不可諱 捐賓客 捐館舍 謝賓客 道教、佛教用: 上仙 仙逝 仙遊 成仙 羽化 登仙 歸天 歸西 歸道山 騎鶴歸西 駕返瑤池 入寂 入滅 坐化 物化 涅盤 物化 圓寂 滅度 遷化 歸真 歸寂 轉世 基督教用: 歸天家 見主面 息勞歸主 安息主懷 蒙主寵召 read more
👑👑氣派豪華指定款💎💎專為老闆您設計 🈶全黑牌全紳藍洋酒塔🈶紅酒塔🈶啤酒塔
https://youtu.be/PdjcitkAfh8 👑👑氣派豪華指定款💎💎專為老闆您設計 🈶全黑牌全紳藍洋酒塔🈶紅酒塔🈶啤酒塔 可搭配約翰走路、皇家禮炮、軒尼詩、Xo、蘇格登、威士忌、白蘭地、等洋酒,或金門高梁等 ✔絕對氣派非凡👍 ✔絕對與眾不同👍 #超大型巨無霸罐 #洋酒塔 #歡迎同業洽詢 🚩綱頁介紹👉👉:https://chenfastore.com 超快速線上服務🔜🔜:https://line.me/R/ti/p/%40xat.0000111350.9df 🆓免付費洽詢專線:0800228068-201 🆓線上與客服人員免費洽詢通話請按下 read more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