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煞化解
沖煞化解
一般人都知道,如果附近或隔壁鄰居的居家正在辦喪事的話,一定會在搭靈堂的旁邊貼 … 一般犯邪沖煞的可能症狀((可能為單一型或複合型): … 點以後唸)或各大乘經典迴向給亡者,也是可以化解的,如果你不管它,可能就會影響
沖煞化解
一般人都知道,如果附近或隔壁鄰居的居家正在辦喪事的話,一定會在搭靈堂的旁邊貼 … 一般犯邪沖煞的可能症狀((可能為單一型或複合型): … 點以後唸)或各大乘經典迴向給亡者,也是可以化解的,如果你不管它,可能就會影響
巨揚物流 貼心提示 1. 佩帶孝誌,一般以亡者之性別,依男左女右佩帶。 2. 服(守)喪期間,應穿著素色衣服,如白色、黑色或灰色。 3. 依傳統習俗,為父母、祖父母等長輩服喪,在出殯前不剪(燙)髮,不刮鬍鬚,不擦粉,不塗口 紅(另有部分地方習俗,父母或祖父母喪,孝子女或孝子孫須剪髮者)。 4. 服喪期間或佩帶孝誌,不進寺廟,不祭拜神明菩薩,也不進其他親友家裡(俗謂有穢氣) 5. 為避免不必要困擾,孝子女外出時,得把孝誌暫時放置亡者靈位旁或靈桌上(俗稱「寄孝」)。 6. 有親友親至靈堂弔唁,應由孝眷點香後遞交親友上香。祭拜時應向亡者秉報上香者姓名身分。親友上香畢, 應恭敬接香並插香爐中後向來祭拜之親友答禮致謝。 7. 事死如事生,停靈期間應早晚拜飯。早上天亮後,應先端一臉盆水供亡者梳洗後再供早飯。傍晚則於太陽下山前供晚飯,並於供飯後再端一臉盆水供亡者梳洗。 8. .靈桌應保持潔淨,靈前水果應每天更換,鮮花則適時更新。 9. 年節祭拜亡靈,應提前一天(如中秋節祭拜,應於農曆8月14日舉行)。 10. 遺體安置自宅(停靈家中),應24小時日夜守孝,直至出殯。並應避免貓狗躍過遺體或棺木(傳統喪葬禁忌) 11. 搭蓋告別式場或出殯時佔用道路,應事先向轄區派出所申請核准。 12. 出殯後,靈位設於祖先牌位左方(面向牌位)。農曆初一、十五仍應拜飯,直至三年合爐。 13. 百日、對年祭祀一般於滿百日、周年當天舉行。三年則於對年後擇一吉日舉行,並另擇一吉日合爐。對年、三年和合爐有同一天舉行,有分兩天舉行,也有分三天舉行者,應視月令、年令、牌位座向而定。 14. 遇有閏年,對年祭祀仍以滿十二月為準(俗稱亡靈無閏月)。 15.... 閱讀更多
冥婚介紹 資料來源https://www.itsfun.com.tw/%E5%86%A5%E5%A9%9A/wiki-4731955-3985535 陰婚,也叫冥婚,是為死去的人找配偶。有的少男少女在定婚後,未等迎娶過門就因故雙亡。老人們認為,如果不替他(她)們完婚,他(她)們的鬼魂就會作怪,使家宅不安。因此,一定要為他(她)們舉行一個陰婚儀式,最後將他(她)們埋在一起,成為夫妻,並骨合葬,免得男、女兩家的塋地裏出現孤墳。2011年5月22日,韓國已故女星鄭多彬的母親為她及文在成舉行陰婚儀式。 男女定親後,若婚前男子死亡,女子也要出嫁成親,拜堂時由亡夫姐妹抱"神主牌"和新娘舉行婚禮。新娘從此終身苦守空房,稱上門守節、未婚守孝。有的女子不願上門 閱讀更多
四世先祖之稱謂,「高祖考、妣」;「曾祖考、妣」;「祖考、妣」;「考、妣」,現今之稱謂,均加一「顯」字於其上,如顯考、顯妣、顯祖考、顯祖妣、顯曾祖考、顯曾祖妣、顯高祖考、顯高祖妣,用「顯」字是尊稱,但有條件的 ;一、當官而受封贈者。二、要有三代以上同堂者壽終。三、要活過一甲子以上者壽終(六十歲以上)。六十歲以上可稱「壽」,用於歲數時可用「享壽」,如「享壽八十有齡」(即八十歲)、「享壽七十有九」(即七十九歲);未滿六十歲時稱「未壽」,用於歲數時可用「享年」,如「享年五十二歲」;年齡更輕者只能用「得年」、「行年」,如「得年二十一歲」;未成年者可用「年僅十六歲」。四、父母壽終時而祖父母健在,絕不可稱「顯考」、「顯妣」,應該稱「先考」、「先妣」。古代的死亡依身分及階級有所不同。禮記曰:「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ㄏㄨㄥ),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在床曰尸(ㄕ),在棺曰柩(ㄐㄧㄡ)。」。現在除了總統逝世,還稱為「崩」之外,其他官員與一般百姓死亡,均稱為逝世或卒(ㄗㄨ)。 參考資料:董思偉老師 講義 閱讀更多
1支1萬!台中角頭小弟父喪告別式 250支LED白米塔全捐出 LED平安米塔座夜間還會發光,周遭一片燈海。(民眾提供) 2021/10/20 15:01 〔記者許國楨/台中報導〕台中市1名角頭的張姓小弟父喪19日舉行告別式,除出殯時綿延上百公尺的黑頭車陣,就屬殯儀館周遭擺列的250支LED平安米塔座最引人注目,知情人士透露,若依禮儀業界每支起碼1萬元起跳行情來算,光親友送來的這些米塔座就超過250萬,這兩天白米已全數捐給相關慈善機構,希讓亡者遺愛人間。 昨天近中午時,台中市忠明南路、台灣大道路口出現有一列黑頭車的出殯車隊,綿延上百公尺,至少30台以上,大陣仗也引發民眾側目「是哪位大哥出殯?」經了解,原來是綽號「流氓國」的台中市角頭「德國」小弟「大支」父喪,為了風光送父親一程,才找來車隊送行,而警方也全程蒐證相關情資,並未發現逾矩情事。 儘管「德國」近年來已淡出江湖,且行事風格低調,但昨天告別式除出殯車隊,就屬殯儀館周遭擺列的250支LED平安米塔座最引人注目,尤其夜間還會發光,週遭一片燈海,更是令人驚呼連連。禮儀業界說,以往告別式現場,幾乎以罐頭塔,或是以蘭花等鮮花為主的羅馬柱為主,並在喪禮後交由喪家或委禮儀公司回收處理,送給需要的弱勢團體或民眾。 但因罐頭塔的飲料易因時間加以風吹日曬導致變質,且鮮花也容易枯萎凋零,考量到回收的實用及在不浪費物資前提下,因白米經過真空包裝,加上包覆在塔座後不易變質,這兩年告別式場才興起所謂「平安米」塔座或「米山」柱,經估算,250支LED平安米塔座,依業界每支起碼1萬元起跳行情來算,光親友送來的這些米塔座就超過250萬。 據了解,昨天告別式後,喪家立馬請人處理這些平安米塔座,並將回收超過2萬斤的白米裝箱,這兩天已全數分送到相關慈善機構及社福團體,希望讓亡者遺愛人間。 昨天告別式出殯時,綿延上百公尺的黑頭車陣。(民眾提供) LED平安米塔座夜間還會發光,周遭一片燈海。(民眾提供) 超過2萬斤的平安米全數裝箱,這兩天分送到相關慈善機構。(民眾提供) 超過2萬斤的平安米全數裝箱,這兩天分送到相關慈善機構。(民眾提供) 閱讀更多
基督宗教 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東正教、新教)葬禮由牧師或神父主持,在墓穴周圍舉行禱告願死者安息升入天堂。有時候前半部分在教堂舉行。天主教還為死者舉行追思彌撒等(如羅馬教宗)。基督教和西方傳統葬禮的主要色調為黑色。 早期基督徒大多葬在教堂旁邊的墓園,後來隨著火葬等新興葬禮形式的出現,基督徒的喪葬方式也多了一些選擇。 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認為應儘快舉行簡單的土葬,有「亡人奔土如奔金」之說。一般在死亡三天內舉行。由死者親人或其他穆斯林用水清洗屍體後以白布包裹。為死者行站禮祈禱,誦念可蘭經。之後運往墓地土葬,屍體面朝聖地麥加天房(克爾白)方向,無棺材或陪葬品。整個葬禮過程中要求參與者節哀沉默。 佛教 佛教葬禮,以僧人唱誦佛經、陀羅尼,作法會超度死者,一般情況下,以火葬為主,並撿拾骨灰或舍利子供奉,亦有土葬者。少部分僧侶在圓寂之後會被製為真身塑像。而藏傳佛教也有天葬儀式,天葬師會將遺體切割並讓禿鷹將遺體的肉塊食盡,有釋迦佛前身「割肉餵鷹」之遺風。 另外,在藏傳佛教的傳統中,如班禪喇嘛、達賴喇嘛等地位崇高的宗教領袖有活佛轉世的觀念,在圓寂之前會透露出轉世靈童的下落,並在圓寂之後準備他們的後事。 道教 道教喪禮可分為七個儀式。包括「 閱讀更多
出殯意思 出殯,又名「出山」,是奠禮儀式後亡者遺體靈柩出發歸葬前往安葬的墳地或納骨塔的過程。傳統的作法會延請道士或法師主持儀式,引領家屬陪伴亡者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 出殯時間 若家裡不幸有喪事發生,從家人死亡到出殯,以臺灣社會習慣,一般約要10天至15天,這期間要安置遺體、豎靈、入殮、訃告並舉行告別儀式,然後出殯埋葬或火化進塔。根據內政部過去「臺閩地區殯葬消費行為調查研究」報告指出,殯葬流程從接體至安葬花費的平均天數為13.27天,中位數為10天,治喪期間的天數考量因素係以「擇吉日」居多,其次為「地方風俗習慣」,再來則是「家屬討論結果」。不過由於社會環境的變化與家庭結構的改變,現今的喪事流程天數與早期相較已縮短許多變得越來越彈性,多以子女協商與喪家期望進行的流程為主,已無絕對的標準,其內容、儀式,全依每個人的宗教信仰而有所不同。 出殯流程 根據內政部發布的「現代國民出殯奠禮流程」資料,傳統民間自宅建議出殯流程如下: 移柩:家屬手扶靈柩哀哭後,由與喪家同姓人員協助將靈柩抬至家奠禮場。起柴頭:擺放喪家、女婿及親戚奠品,由家屬一一行禮,即所謂家奠。點主:將神主牌點王成主,盼望三魂七魄歸神主;傳統土葬時係在墓地點主。宗教儀式:延請道士或法師、僧侶誦經,也有安排在公奠後封釘前舉行者。公奠:由與喪家有交情的機關團體代表前來靈前致奠或拈香行禮。封釘:延請與亡者有血緣關係之同輩(不論性別)封釘,以祈子嗣昌盛。旋柩:宗教人員帶領亡者家眷旋繞棺木,表達依依不捨之情。啟靈:抬棺啟靈前往墓地或火化場,亡者家屬尾隨於靈柩後方。辭客:發引走一小段路後,亡者家屬轉身跪謝外家與親友,以示不敢勞其遠送。 出殯前夕按照習俗,需做的法事稱為「做司公 」,晚上休息時間,司公會表演「弄鐃(台語音ㄌㄤ ㄌㄠ)」,按銅鐃本是和尚、道士常用之法器,起先是於做法事時,相擊銅鐃時耍弄出各種花樣撫慰家人,其後發展成為特技表演。 出山之日擇吉時「轉/移柩」,即將停放在廳堂的棺木移出,以五牲供奉之稱為「起柴頭」,家祭之後,接著由來吊唁之親友祭拜,家屬跪於兩側叩頭答禮。其後將棺木釘上駐釘稱為「封釘」儀禮隆重,每釘一釘即由宗教師依東南西北四方及中央唸吉祥詞句:「一點東方甲乙木,子孫代代居福祿」、「二點南方丙丁火、子孫代代發家貨(財產)」「三點西方庚辛金、子孫代代發萬金」、「四點北方任癸水、子孫代代大富貴」、「五點中央戊己土,子孫壽元若彭祖」。 封釘後由宗教師叩擊引磬(佛教法器)引領孝男等人繞棺木三回稱為「旋棺/柩」,早期棺木均以人工扛抬,故還有絞棺」即在棺木上直放一木柱以麻索綁牢,以便再架木柱扛抬之用。 當出發的時刻到時,家屬先將銀紙燒化,大家再出發,沿途仍要邊走邊散銀紙,稱為「買路錢」,遇到過橋時,也要置放一些銀紙在上,用以驅邪祈福。送葬隊遇到路邊有人為死者擺上香案行時,稱為「排路祭」,喪家要上前跑地回禮,並以白布或毛巾答謝。 現今因多半直接將遺體送至殯儀館,加上喪禮簡化成為趨勢,出殯流程儀式已精簡不少,下方一樣提供內政部「現代國民出殯奠禮流程」所建議的殯儀館內治喪的家公奠禮流程: 移靈禮:全體肅立,恭請神主牌位或是同時迎請亡者遺體或靈柩進入會場遺族告靈:由亡者家屬於靈前,持香或燈或花,恭請亡者正魂登堂。小殮入棺:若遺體已先行完成入殮儀式則免。迎請尊長:無論亡者性別,由其子女於會場外,跪請父系暨母系尊長蒞臨。靈前誦經:由宗教人員帶領家屬於靈前誦經祝福亡者。家奠禮:依序以家屬→族宗親→外家、姻親→誼義親順序致奠。家屬致奠時 依家中排行安排主奠,若夫妻同時致奠,可並列主奠者席;另亡者 為女性時,其外家優先於族宗親致奠。 故人生平事略介紹與遺族致答謝詞。公奠禮:機關團體公司行號公奠。拈香:鄰居、友人等行拈香禮。瞻仰遺容:由家屬及親友自由入內堂之停柩處,依序繞棺木向亡者告別。 出殯後儀式 待家奠和公奠結束後,便會將遺體送至火化場火化,擇地安葬或進塔。接著還要返主安靈,即出殯後為亡者之魂帛安置於祖先牌位之側,供日後祭祀。值得注意的是,現在放在祖先牌位旁是變通做法,傳統上還是需要另外準備一張便桌,安靈祭拜。 (資料來自冬瓜行旅) 閱讀更多
中國殯葬史 中國傳統葬禮的主色調為白色,故亦有帛事之稱,與喜事(紅色)相對。隨死者的宗教信仰和經濟情況,整個過程中經常混雜有關的佛教、道教或風水儀式。隨著現代化帶來的生活節奏的加快和世界文化的交融,現在的華人葬禮更是參雜了各宗教(佛家、道教)、地方文化、民族文化(如日本)等,傳統治喪儀制主要過程得以保留,但如喪儀、喪服制、孝服制等傳統已被「簡化」,完整依儒家舊制者已鮮有見聞。 流程 其主要過程有: 小殮:為遺體淨身整容,穿上壽衣。這個步驟要儘早,甚至有時在斷氣之前就進行。因為過幾個小時,由於肌肉細胞死亡,會出現稱為屍僵的四肢僵硬現象,影響穿壽衣。壽衣不能用皮質,因傳統認為這樣死者會轉世成動物。壽衣(喪服)多採用中國傳統服裝。小殮通常會有沖煞的可能,須注意禁忌。報喪:正式通知遠近各處的親友死亡時間、情況和葬禮安排。經常有嚴格的形勢和順序規定。奔喪:親友攜帶禮品、禮金、輓聯、花圈等從外地來參加葬禮。停靈:又稱暫厝,將 閱讀更多
殯葬禮儀流程詳細介紹一般而言,殯葬禮儀流程可以分為以下8個部分: 臨終關懷→大體接運→靈堂設置→治喪協調→入殮→告別追思→火化晉塔(安葬)→後續關懷 1.臨終關懷: 提醒家屬準備相關文件、了解家屬宗教信仰,簡介整個殯葬禮儀服務大致流程及相關注意事項等。 2.大體接運: 安排車輛及服務人員,陪同家屬接至指定殯儀館(或家中)。 3.靈堂設置: 提供適合的靈堂地點建議,完成靈堂布置與設置。 4.治喪協調: 安排治喪協調,依據宗教信仰提供建議,會從擇日、法事、訃聞、壽具、會場布置等做完整規劃。 5.入殮: 淨身、更衣、化妝、入殮之安排 。 6.告別追思: 依據宗教信仰及治喪協調內容,執行告別追思會。 7.火化晉塔: 發引至火葬場,進爐→火化→冷卻→撿骨→晉塔。 8.後續關懷: 提供百日及週年祭祀的提醒,舉辦悲傷輔導課程。 閱讀更多
宜縣推綠色殯葬 鼓勵使用電子輓聯 記者李清貴/宜蘭報導2017/03/28 20:08 傳統輓聯容易造成環境汙染宜蘭縣推「電子輓聯」。(圖/記者李清貴攝,2017.3.28) 有感於傳統紙張或布材的輓聯容易造成環境汙染,使用之後隨意丟棄,對亡者與贈送者也有所不敬,為此,宜蘭縣政府打算推「電子輓聯」,民政處長邵治綺今(28)日就利用擴大縣務會議的機會,說明縣府推動「綠色殯葬」的方式與期程,邵治綺表示,今年5、6月會將「電子輓聯」設備撥發到各鄉鎮市公所供民眾免費借用,也希望鄉鎮市長協調村里鄰長加強宣導告別式使用「電子輓聯」。 邵治綺在簡報當中指出,以104年宜蘭縣的告別式為例,在住家舉行的告別式有2100場,以每一場15幅輓聯計算,一年要用上3萬1500幅輓聯,以每幅80元計,一年得花上252萬。邵治綺說,錢還不是主要問題,最讓人詬病是,告別式結束之後,那些輓聯被隨意丟棄,由於輓聯上有往生者的名字,也有贈送輓聯的民代及政府官員或企業老闆的名字,如此被隨意棄置,無論對亡者或生者都是不敬的行為。 邵治綺表示,為了改變這種喪葬文化與習慣,宜蘭縣政府從100年7月率全國之先在福園試辦「電子輓聯」,之後羅東壽園也跟進。104年12月內政部要求全國公立殯儀館禮廳加裝投影播放設備。而105年5月宜蘭縣議會決議請縣府擴大推動「電子輓聯」,議會將不主動送傳統輓聯。不過,到了今年1月,或許是有民眾反映,縣議會恢復全面發送傳統輓聯,並要求縣府普及借用設備及公告禁用傳統輓聯。而縣府於今年1月開始向有需要輓聯的民眾說明可「免費借用電子設備(即電子輓聯使用設備)」,而部分鄉鎮公所也開始採不主動提供輓聯。 邵治綺最後表示,縣府將於今年5、6月將「電子輓聯」設備撥發到各鄉鎮市公所,而撥發的數量是依據各鄉鎮市105年死亡百分比計算,除南澳、大同兩個原住民鄉各兩個「電子輓聯」設備之外,其餘鄉鎮市則各撥補8台「電子輓聯」設備供民眾免費借用,並請鄉鎮市公所協調村里鄰長加強宣導告別式使用「電子輓聯」。 傳統輓聯容易造成環境汙染宜蘭縣推「電子輓聯」 閱讀更多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