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s
殯葬禮儀流程
殯葬禮儀流程詳細介紹一般而言,殯葬禮儀流程可以分為以下8個部分: 臨終關懷→大體接運→靈堂設置→治喪協調→入殮→告別追思→火化晉塔(安葬)→後續關懷 1.臨終關懷: 提醒家屬準備相關文件、了解家屬宗教信仰,簡介整個殯葬禮儀服務大致流程及相關注意事項等。 2.大體接運: 安排車輛及服務人員,陪同家屬接至指定殯儀館(或家中)。 3.靈堂設置: 提供適合的靈堂地點建議,完成靈堂布置與設置。 4.治喪協調: 安排治喪協調,依據宗教信仰提供建議,會從擇日、法事、訃聞、壽具、會場布置等做完整規劃。 5.入殮: 淨身、更衣、化妝、入殮之安排 。 6.告別追思: 依據宗教信仰及治喪協調內容,執行告別追思會。 7.火化晉塔: 發引至火葬場,進爐→火化→冷卻→撿骨→晉塔。 8.後續關懷: 提供百日及週年祭祀的提醒,舉辦悲傷輔導課程。 read more
華人傳統葬禮
中國殯葬史 中國傳統葬禮的主色調為白色,故亦有帛事之稱,與喜事(紅色)相對。隨死者的宗教信仰和經濟情況,整個過程中經常混雜有關的佛教、道教或風水儀式。隨著現代化帶來的生活節奏的加快和世界文化的交融,現在的華人葬禮更是參雜了各宗教(佛家、道教)、地方文化、民族文化(如日本)等,傳統治喪儀制主要過程得以保留,但如喪儀、喪服制、孝服制等傳統已被「簡化」,完整依儒家舊制者已鮮有見聞。 流程 其主要過程有: 小殮:為遺體淨身整容,穿上壽衣。這個步驟要儘早,甚至有時在斷氣之前就進行。因為過幾個小時,由於肌肉細胞死亡,會出現稱為屍僵的四肢僵硬現象,影響穿壽衣。壽衣不能用皮質,因傳統認為這樣死者會轉世成動物。壽衣(喪服)多採用中國傳統服裝。小殮通常會有沖煞的可能,須注意禁忌。報喪:正式通知遠近各處的親友死亡時間、情況和葬禮安排。經常有嚴格的形勢和順序規定。奔喪:親友攜帶禮品、禮金、輓聯、花圈等從外地來參加葬禮。停靈:又稱暫厝,將 read more
葬禮形式
土葬 埋葬從字面上說是將一個人或物體埋入地下的行為。這是通過在地上挖掘坑或壕溝,將物體放入,再進行覆蓋所實現的,甚至以矯形的方式去安葬。是把人的遺體先裝在棺材里,然後再把棺材埋於土中。 埋葬的替代物 海葬:有多種形式:把屍體包裹起來或放入棺材,再沉到海裏。多見於臨海國家的傳統或海軍。把屍體火化之後,骨灰撤入大海。也有將屍體置於木排上,然後燃燒,木排隨水流漂流。天葬:把屍體暴露在自然界,讓野獸、飛鳥吃掉,為藏傳佛教和一些北美印第安人的傳統。舊時蒙古有把死者屍體餵狼群的風俗,認為藉由此方式可以讓死者升到「騰格里」(長生天),一般認為這也是天葬的一種形式。懸棺葬:中國南方一些少數民族的儀式,將棺材懸掛在不容易達到的山崖上。食屍:由其它人類食用其屍體,只有部分原始部落存在(如食人族),大部分國家法律禁止食屍(包括死嬰、人體器官)。屍體保存:透過屍體防腐處理技術,把屍體暫時或永久保存,使死人有活人的模樣,以作紀念或給後人瞻仰。基因葬:先記錄及分析死者的基因,把基因信息保存後,再進行埋葬或火化。乾屍:古埃及的喪葬方式,利用鹽水、防腐香料及防腐液把屍體變成木乃伊,以作長久保存。樹葬:把遺體火化後的骨灰埋在樹下。壁葬:把骨灰盒嵌入牆壁的一種喪葬方式,一堵壁葬牆可放幾十至幾百個骨灰盒。人體冷凍:把屍體放在極低溫(通常是攝氏零下一百九十度以下的液態氮)保存。不過也有人認為未來科技可以使死人復活,因此這部分人體未必會當作死亡。環保水化:主要是透過水溫,水流,及一些鹼性物質,讓遺體在最合適的環境下作出分解,經過數小時後,會把遺體的有機物質分解,最後只會遺下骨骼。 read more
苗栗殯葬園區有條件啟用 居民抗議促廢照
首頁>地方 苗栗殯葬園區有條件啟用 居民抗議促廢照 發稿時間:2017/11/27 16:56 最新更新:2017/11/27 17:15 字級: 火葬場滾出後龍自救會等民團27日號召民眾到苗栗縣政府前,舉標語、呼口號抗議縣府發給後龍鎮福祿壽殯葬園區使用執照。中央社記者管瑞平攝 106年11月27日 (中央社記者管瑞平苗栗縣27日電)苗栗縣政府10月公告後龍鎮福祿壽殯葬園區「有條件」啟用,引發地方居民及環保團體質疑縣府有違法包庇廠商之嫌,且影響石虎生態環境爭議仍多,今天到縣府抗議,要求廢照。 「火葬場滾出後龍自救會」會長許金福、後龍鎮龍坑里長郭貴輝以及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苗栗縣海岸環境發展協會等約20名成員,今天在苗栗縣政府前廣場舉牌抗議,要求廢止福祿壽殯葬園區的使用執照,縣議員陳光軒也到場聲援,眾人在高呼口號、表達訴求後離去,過程平和。 郭貴輝指出,福祿壽殯葬園區4級坡以下面積僅17公頃,未達此案促參契約規定的20公頃,縣府卻准予分期開發,請廠商於後續第2期開發時,補進3.96公頃綠化土地,並於10月13日公告園區「有條件」啟用,有違反促參法之嫌。 郭貴輝說,福祿壽殯葬園區號稱東南亞最大,但包括與學校距離、開發範圍影響石虎棲地等爭議甚多,縣府不應草率發照,「如有合法疑慮的部分都採『有條件』通過,那還需要殯葬法規嗎?」質疑縣府包庇,讓廠商安全過關。 郭貴輝等人主張縣府應立即廢止使用執照,先前所做環評也應屬無效,要求待程序完備後,才能允許廠商營業,否則不排除發動環評無效之訴,並控告縣府相關人員行政怠惰疏失。 苗栗縣民政處生命事業科科長竺學致指出,園區分2期開發,第1期主要殯葬設施於民國105年9月取得使用執照,經內政部函示得依計畫內容分期申請啟用,業者申請啟用時,也檢送第2期綠化土地清冊、租地契約、法院公證書等,整體開發面積符合4級坡以下面積達20公頃規定,也符合促參契約規範。 縣府也發出聲明強調,福祿壽殯葬園區送審同時,縣內各公私立納骨塔也同時送件啟用,審查標準一致,並未獨厚任何特定業者。此案除經苗栗縣議會成立專案調查小組審視,針對園區環境影響爭議,最高行政法院105年7月也判決縣府勝訴,各項申請流程皆符合公開、透明,一切依法行政絕無不法。1061127 火葬場滾出後龍自救會等民團27日到苗栗縣政府前抗議政府發給後龍鎮福祿壽殯葬園區使用執照,龍坑里里長郭貴輝(前左)代表發言,表達訴求。中央社記者管瑞平攝 106年11月27日 苗栗縣福祿壽殯葬園區「有條件」啟用,抗議風波不斷,縣府民政處生命事業科科長竺學致(圖)27日表示,各項流程皆符合公開、透明,一切依法行政。中央社記者管瑞平攝 106年11月27日 資料來源:中央社 read more
喪禮流程儀式
喪禮流程儀式 若家裡不幸有喪事發生,從家人死亡到出殯進塔,以臺灣社會習慣,一般約要10天至15天,這期間要安置遺體、豎靈、入殮、訃告並舉行告別儀式,然後出殯埋葬或火化進塔。根據內政部過去「臺閩地區殯葬消費行為調查研究」報告指出,殯葬流程從接體至安葬花費的平均天數為13.27天,中位數為10天,治喪期間的天數考量因素係以「擇吉日」居多,其次為「地方風俗習慣」,再來則是「家屬討論結果」。不過由於社會環境的變化與家庭結構的改變,現今的喪事流程天數與早期相較已縮短許多變得越來越彈性,多以子女協商與喪家期望進行的流程為主,已無絕對的標準,其內容、儀式,全依每個人的宗教信仰而有所不同。 喪葬禮儀仍是現今喪葬流程中不可省略的一環,或者是說很難省略,以下 9 大基本喪禮流程提供參考: 遺體安置:依古禮,人亡後應於大廳打水舖安置遺體,並依男左女右,頭內腳外安置。今人在醫院過世後多半直接送往殯儀館冰存,也有家屬選擇送回家中租用冰櫃冰存。豎靈:即為亡者豎立靈位與設立靈堂,古禮需以亡者衣物登高招魂。訃聞:又稱為「訃告」、「訃音」、「訃帖」,依古禮於大殮、成服之後,停靈在堂待葬時,應遍訃親友,今人大都於出殯日才舉行大殮,因此於出殯日選定之後,應即印製訃聞,訃告諸親友,讓至親好友知道喪家家中有人往生。「訃」之意為報喪(報白);「聞」為與聞。入殮:即指將遺體放入棺木中。流程上分為小殮及大殮,「小殮」是為亡者遺體沐浴、更衣、化妝;「大殮」是為亡者入棺、蓋棺之儀式,即所謂「入木」。「大殮」後稱「殯」,謂亡者已成賓客矣。出殯/告別式:俗稱「出山」,今日多稱為「告別式」,先由子孫後按與死者親疏關係之親友先後奠祭,分為家奠和公奠,家奠是給親屬祭拜,公奠是給同事、好友、機關團體、公司行號等外賓弔唁。火化、安葬:遺體經過火化場火化後,擇地安葬或進塔。進塔/晉塔/進金:現代社會大都行火葬,遺體火化後的骨灰以骨灰罈保存,並送至指定地點或靈骨塔安置。一般晉塔時,除備祭品祭祀亡者外,也要祭拜土地公。返主安靈:又作安骨,即出殯後為亡者之魂帛安置於祖先牌位之側,供日後祭祀。值得注意的是,現在放在祖先牌位旁是變通做法,傳統上還是需要另外準備一張便桌,安靈祭拜。慎終追遠:後續的百日、對年、三年、合爐及每年清明、忌日之掃墓祭拜 read more
台灣葬禮流程
喪葬禮節流程 臨終>通知子孫>併廳、舖水舖>移舖>遮神>壽終正寢>辭神、舉哀>子孫變服>換枕、嘴含銀、蓋水被、供腳尾飯、燒腳尾紙、點腳尾燈>吊九條、守舖、報喪、買棺、看日、擇地>成服帶孝、辦理死亡登記、請僧道唸腳尾經>乞水沐浴、理容、張穿、套衫、抽壽、吃黑糖麵線>接棺磧棺、燒庫錢(還庫)、乞手尾錢、辭生(小殮)>佈置棺底、誦經做功德>大殮>封釘(封棺)>打桶(停柩)>併腳尾物、設靈桌靈堂、早晚捧飯>印製訃聞及寄送>做七(旬)>葬前準備工作、工作人員之分配、禮堂之佈置、物品之準備>出殯前日之法事>殯喪(出山)>轉柩(請棺)>壓棺位>告別儀式(家奠禮>公奠禮)>點釘、旋棺>啟靈>發引>送喪行列>辭客>安葬(祀后土>進壙‧窆>點主>祭墓)或(火葬>進納骨塔)>呼龍、撒五穀>旋墓>返主>接主安靈(入門前過火、吃甜豆、洗淨)>回食(請客)>巡山>完墳>守孝>做法事、做七日、百日、對年、三年>合爐>培墓>做新忌>清明掃墓>揀骨吉葬 read more
發佈留言